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海螺环保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4-04-03 浏览次数:454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海螺环保积极贯彻落实海螺集团鼓励全员创新的指导意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特别是海螺水泥并表海螺环保以来,公司聚焦“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新型固危废处置技术,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类人才、资金、技术研发投入,涌现出高附加值替代燃料、飞灰水洗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全员创新工作上新台阶。

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海螺环保顺应全员创新、科技引领大势,借助院士工作站的技术平台优势,充分发挥水泥窑协同处置终端优势,大力推进项目创新研发工作,积极探索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强化顶层设计,今年以来,海螺环保研讨修订并下发了《海螺环保技术研发管理办法》,聚焦二氧化碳脱钙工艺研究、飞灰水洗副产盐高值化利用及废旧金属催化剂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研究方向,开展2024年度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工作,6个项目顺利通过审批,预计全年科技创新研发投入6000余万元,预计同比增长180%

健全激励机制,最新修订下发的《海螺环保技术研发管理办法》鼓励全员创新,明确了以成果转化为导向,以研发人员为主体,以创新创效为目标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创新链,规范技术研发,鼓励支持全员,特别是科研人员加力创新项目研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探索污泥处置新模式,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

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理,推进资源化利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当前,市政污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存在污泥含水率高、热值小、入窑难等瓶颈问题。为探索污泥处置新路线,构建多方共赢的新盈利模式,海螺环保研究院牵头开展了市政污泥脱水干化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通过技术对比论证,大量数据理论测算,在现有污泥压滤处置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圆盘干化技改。

通过在巢湖海螺环保开展高压压滤和圆盘干化两级脱水工艺,市政污泥实现了含水率“80%-60%-35%”的三级跳,干化后污泥含水率≤35%、湿基热值≥1400kcal/kg,作为高热值替代燃料入窑使用,吨产品节约煤耗约220kg,构建多方共赢的污泥资源化处置新模式,为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实现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推动水泥窑节能降碳闯出了新路径。

立足飞灰水洗技术自主创新,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利用水泥窑,对飞灰资源化处置不仅有助于实现垃圾的“蓝色焚烧”,更有助于水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飞灰终结者”的城市污染消纳型企业。

海螺环保立足自主创新,结合多个已投产项目的运行经验,自主研发形成了序批式飞灰逆流内循环水洗及高质量水质智能调控工艺路线,该技术顺利应用在芜湖、全椒和乾县多个飞灰水洗及水泥窑协同项目上,并在2023年度顺利通过中国建材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评价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该技术大大降低了飞灰水洗液水质净化的药剂消耗,MVR进水指标稳定性大幅提高,帮助实现了飞灰水洗系统的稳定长时间运行。

鼓励全员创新,再创医废处置新高度

2023年12月25日,武汉汉氏项目营业执照顺利变更,标志海螺环成功进军医废领域。面对年久失修的设备设施,缺乏维护的工艺系统,武汉汉氏发动全体干部员工,聚焦制约焚烧系统、设备运行的关键卡点、难点,开展创新行动,开通合理化建议通道,实施提标升级改造。

2023年春节期间,面对仅有的检维修时间,武汉汉氏全体干部职工顶住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开展了焚烧炉于二燃室的烟道耐火材料重新砌筑、急冷塔壳体钢板破损处修补和内衬耐材重新浇筑、湿法塔及其烟风管道更换等技改工作,设备漏风情况明显改善,总氧含量有效降低,现场设备设施旧貌换新颜。

公司积极动员全体技术骨干,创新方式方法,优化焚烧生产工艺,对二线引风机和袋收尘系统的改造,引风机电耗及袋收尘压差大幅下降,有效降低了袋收尘运行阻力,降低引风机运行负荷,助力生产能耗不断下降。

自武汉汉氏并购以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改投入,目前公司生产运行稳定受控,现场环境焕然一新,职工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企业盈利水平符合预期。